02书屋 > 全家穿:扛着键盘去逃荒 > 第175章 又涨价

第175章 又涨价


没想到特意晚来的还是撞到人家饭口上了,沈大壮有些局促的拽拽衣角,不好意思的道:

  “我来就是想问问,能不能来你家打桶井水。

  我家那小子最近总吵着说肚子疼,去找大夫看了,说是肚里有虫,给开了打虫药。

  他娘怕是前阵子喝雪水给喝的,犹豫再三还是想来问问,看能不能让我们打两桶水回去,就给孩子喝,俺们不喝!

  只隔几日来打两桶就行...”

  沈大壮越说声音越小,他也知道时不时过来打水的有些打扰沈清远一家了。

  可他儿子前两日肚子疼起来哭喊的那个样子,他看着也实在是心疼。

  现在大河刚开化,他们也挑水回去看过,里面浑浊的很,烧开了也不敢给娃子喝,只能是硬着头皮来沈清远家问问。

  沈清远看着对方支支吾吾的样子,还以为是啥大事呢。

  他只是不愿意那么多不知根知底的难民天天来他家,沈大壮他们偶尔来打个水又没什么的,所以一口答应下来:

  “成啊,没问题,你要用水随时来打就行,不过这井水你打回去也是要烧开才能给娃子喝的,你们这些大人也要多注意。”

  沈大壮激动的连连点头,“好,好,你放心,我就打两桶给娃子喝的就行,绝不多打!”

  沈清远轻笑:“这井开出来不就是让人吃用的,你尽管来打就是,进去吃一口在走呗~”

  “不了不了,我这就回去了。”沈大壮装满了水桶刚想转身离开,随即想到什么又顿住脚步。

  “前天我带娃去县城瞧病,看到有不少人在城门口聚集,我好信儿,就打听了一下,听说是城里的大户人家在招长工,每日给发二斤粗粮作为工钱。

  我听那招工的管事在那喊话,说过不了两天粮价还会再涨,他们现在肯出两斤粮食的价格雇人已经是高价了。

  我想着你家在镇上还有吃食买卖,若是粮价真的还要涨,应该把这事儿知会你一声。”

  他说这些还有不好意思,当时娃疼的直打滚,他怕镇上的郎中看不好,索性直接带着孩子去了县里。

  沈清远正了正神色,与沈大壮道谢,让他要用水就随时过来,不必客气。

  等沈清远进屋之后就把这事跟家里人说了。

  沈正康不大明白三叔为何谈及此事的时候面色不似平时好看,不解的问:

  “这有钱人家的老爷惯爱雇长工干活,这在咱老家不也是常有的事么?

  而且一日还给两斤粮食作为工钱,现在粮价那么贵,这么算下来每日的工钱也给的不少了。”

  他爹之前也去给人做过短工,听说很是辛苦,一日也才三四十文的工钱。

  沈正禄倒是约莫着听懂了几分,“大哥,你若是家底不丰刚逃至此处的难民,手上又没银子买农具,有人告诉你干一天活就能得2斤粗粮,你是去还是不去?”

  沈正康想也不想的回道:“那当然是去了!”

  2斤粮食省着点吃,起码不用担心家里会有人饿死。

  “若如你一般选择的人多了,大家都去地主老爷那里做了长工,自然就没人去县衙登记造册认领荒地了。

  没去登记入册,时间一久,这些长工就变成了没有身份的流民。

  除了从主家那里领每日固定的粮食过活在没有别的出路。

  慢慢的这些难民就变成了隐户。

  他们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了地主富户们的隐田。”

  “禄哥儿说的没错。”

  沈正禄说的这些才是沈清远真正担心的地方。

  “到时候这些难民没有身份户籍,又没了别的出路,只能任凭主家拿捏。

  现在说是每日给两斤粮食,过段时候给你一斤,半斤呢?

  为了不被饿死,这些人不干也得干。”

  这些还不是沈清远最担心的。

  他就怕这样的隐户隐田多了,有些人借机囤兵囤粮,把这些难民豢养成私兵,那才真的是要天下大乱。

  不过这些现在都是他个人猜测,事情究竟会不会走到那么严重的地步,还要看这群人最后能招到多少“长工”。

  “好了,这些现在都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该操心的事。

  明日我跟娘你们一起去镇上,不是说粮价可能还要涨么,咱们先多买些粮食回来放着是正经。”

  第二日,沈清远去问了镇上几家粮铺子的粮价,发现每斤糙米涨了五六文的价格。

  看这势头,后续估计还会涨。

  沈清远毫不手软的把几家店里的各种黄豆绿豆都包圆了,买了八千多斤各种豆子,让粮铺的人先给送到了李天霸家里。

  最便宜的黑面和玉米碴子他没出手,总要给别人留几分活路。

  玉米面他准备把空间里的那些一次性都拿出来。

  之后是自家吃用还是怎么个安排,趁这个机会把东西都放到明面上,也安安老太太的心。

  事情都办好,跟李天霸打了声招呼,沈清远就架着空骡车先回靠山屯。

  给沈圆圆在系统里发了信息,约好俩人见面的时间、地点,沈清远就安心等着闺女出来往车上装玉米面。

  沈圆圆气喘吁吁的把第十三袋玉米面抱着带到骡车上,对沈清远说:

  “爹,这一车差不多了吧,在装下去我怕骡子受不了啊。”

  “空间里还有多少袋?”沈清远问道。

  “还剩二十多袋吧。”

  她们后来给玉米面都换了袋子,虽然现在用的这些麻袋都大差不差,可沈清远一家三口怕出纰漏,还是买了阳头镇上的新麻袋给换上。

  这一麻袋就是一百斤的玉米面,如果把空间里的玉米面都拿出来,那就是有四千斤的玉米面。

  只玉米面就够他们全家人吃一年的份量。

  这要不是有个摊子,日日消耗的量比较大,沈圆圆真怕这些粮食都拿出来在给放坏喽。

  “那就先拿这写,剩下的以后再说。”

  沈清远现在改主意了。

  回来的路上他就一直在想粮食的事,他觉得这次粮食涨价绝对不是市面上流通的粮食供不应求那么简单。

  为了保险起见,他决定镇上的面摊铺子先关掉,只先拿出来够自家吃用的。

  正好家里要春耕了,事情也多,镇上的摊子先停停也挺好。

  就是老太太那恐怕没那么容易说服。

  乔桂花现在赚钱赚上瘾了,一日不去出摊就觉得家里损失不少进项。

  让财迷老太太放弃每日一两的银子,恐怕她不会那么容易答应。

  “闺女,我想先把镇上的摊子停一段时间,现在粮食涨价的这么快,咱家若是不涨价还是跟之前一样卖2文一张的煎饼,我怕会扎了别人的眼。

  你帮爹想想,怎么能说服你奶让她同意先把摊子收了。”

  遇事不决问闺女,这是沈清远在现代时就养成的好习惯。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3490_3490106/11110977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