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易中海头大了


宋国开门见山,一千多斤鱼,每斤少一毛钱,优惠力度也都有一百多块,放在这个年代,得普通二级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。

  即便是在采购部工作多年,身居主任职位,一百多块钱对杜亮来说也不是小钱。

  况且宋国给的条件,还免除了运费,这也节省了一笔。

  “小于同志,4毛一斤的鱼,我们轧钢厂在合作的公社也能买到,你这优惠力度也不算很大嘛。”

  杜亮语气平淡的说着,似乎对宋国给出的条件还有所不满。

  这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。

  “杜主任,话不能这么说啊,您4毛一斤采购的都是一斤多的小鱼,哪比得上我们村这种五六斤的大鱼呢,像鲤鱼、草鱼之类的,鱼太小,吃起来可没什么搞头,你也不想买回去的物资,被人说不好吧。”

  宋国哪里听不出对方压价的心思,并不接招。

  其实对他而言,卖这一千多斤鱼,也就赚个四五百块,相比起他现在最少上万块的家底,实在是毛毛雨。

  只不过,宋国的目的不光是卖这一千多斤鱼,而是想通过这次合作,把销路打开,他空间里可不止有鱼。

  跑山鸡、鸡蛋、猪样牛,啥都有。

  如果把轧钢厂发展成为自己的定点销路,那他没必要去黑市少量出手了,都是大批量的售出。

  “既然是谈判,那我还是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吧,娟子跟我说的时候,明确有价格大有折扣,如果和市场价相差不大,我没有必要换供应方,直接去原来的公社采购就是。”

  “我想,你找娟子联系上我,也不仅仅是为了卖这点鱼,你也知道我们上万人的轧钢厂消耗物资量是很惊人的,如果达成合作,以后你们也不愁销路。”

  杜亮努力的表达自身优势,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。

  “杜主任,您说这个我当然明白,只是,您也知道,如今正是物资匮乏的时代,要不是我们村路途遥远,没人愿意翻山越岭去,我也不至于愁销路。

  如果您非要争取更大的优惠,那我没辙,毕竟运输这么棘手的问题我都解决了,联系其他销路也是可以的。”

  宋国一点不让步。

  他看得出这个杜亮已经心动了,只是有点贪心,想通过合作多捞点钱,但是宋国怎么会给他人做嫁衣呢?

  明明物资紧缺,还要被对方打压价格,简直得不偿失。

  杜亮一听宋国态度强硬,都说到了联系其他销路,心里也急了。

  再怎么说,这一单生意,他可以报给工厂是以正常的市价采购,然后以低于市场价买进,从中谋取部分利益,差不多可以填补一下之前采购落下的亏空。

  “小于,我发现你这小伙年纪不大,但是性子挺倔。行吧,就按照你之前说的条件,4毛一斤,你解决运费,当然,我买到的鱼,可要鲜活的,死鱼就免谈了。”

  杜亮最终做了妥协,这也在宋国的预料当中。

  “成交。”

  宋国点点头。

  “以后,有这样的合作,还可以找我。”

  杜亮心里也是快意。

  这单合作达成,算是给自己解决了一件麻烦事。

  当然,他对后续的合作也充满了期待,毕竟可以从中捞点油水。

  “没问题,既然杜主任这么说,那以后我们村的鸡、牛、羊、鸡蛋之类的,都和杜主任合作吧,回头我跟村里的公社汇报一下。”

  “小于,那敢情好啊,鸡蛋有没有现货,我们有两千枚鸡蛋的需求。”

  “赶巧了,我们村正好有现货,我回去拉鱼的时候,顺带把鸡蛋也带上,一毛钱一个,绝对新鲜优惠。”

  “可以。”

  “两天之后,我们在城郊交接吧,你带人和车过来拉货。”

  “就这么说定了,合作愉快。”

  “合作愉快。”

  二人谈定,各自离开。

  宋国给两天的时间,一方面是给杜亮去工厂走流程审批,一方面也是做足样子要去“村里”运送物资。

  实际上他就在交货地点从系统空间取出就可以了,不用那么麻烦。

  做这些假把式,也就是避免解释物资出处的问题。

  这一单交易达成之后,宋国就能赚取七百块钱,而且销路彻底打开了。

  以后,说不定还能成为红星轧钢厂的长期供应者,虽然他套了一个村公社的名头,实质上就是他一人独赚,简直不要太爽。

  而且也不怕查,这个时代本就缺物资,他这也是变相的为时代做贡献了.

  两天之后,宋国就和杜亮在郊外租的院子进行了交易。

  两百条五六斤重的草鱼、鲤鱼,总重量有一千二百五十斤,刚好卖五百块钱整。

  二千枚鸡蛋,又是两百块钱。

  这次交易,宋国总共赚取了七百块钱。

  在杜亮临走的时候,宋国又从屋子里单独拿出了两篮子鸡蛋,和一只鸡。

  “杜主任,这两篮子鸡蛋,是给您和司机师傅尝鲜的,另外这只鸡,是单独给您的。”

  宋国把鸡和鸡蛋塞给杜亮,今天这单生意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双方都诚意满满,以后长期合作的可能性极大。

  作为后世穿越来的人,宋国自然知道这种时候正是拉拢对方的最好时机,客户嘛,关系都要维系的,而他的鸡蛋和鸡的品相都是极好,作为送礼最好不过。

  当然,名义上不能说是送礼,只能说给对方尝尝鲜。

  “那多不好意思啊,使不得,使不得。再说我一国营单位的人,这种东西真不敢收。”

  杜亮嘴上说着不能要,但却是满脸笑意,手上也是半推半就,实际上早就做好了收点好处的准备了。

  “杜主任,您不要会错意了,这可不是送给您的,咱们以后合作的时间还长,这些东西都是给您作为试吃品尝尝的,如果味道好,以后您采购的时候才能放心不是?”

  宋国把台阶给对方铺好,就看对方怎么下来了。

  “小于,你这是说到点子上了,在外采购东西,我自然是要对产品质量把关的,行,这些东西我就拿回去品鉴品鉴。”

  杜亮就驴下坡,堂而皇之的把鸡蛋和鸡都收下。

  “期待以后合作愉快。”

  “成,那就这样,再见!”

  两人客套了一番,终于算是完成了这单交易。

  如今草原空间水潭中的大鱼都全部售出,当然,今年春天大鱼产籽很多,宋国用意念探查,就可以看到水潭中已经长满了麦穗大的小鱼。

  都不用自己重新投放鱼苗,二代鱼苗已经自发形成了。

  这边事情完毕。

  宋国就撤掉易容卡,还原本来面貌,去轧钢厂继续上班了。

  他现在作为车间副主任,倒是有很多机会自由支配时间,跟刘主任打声招呼就行了,所以今天卖鱼也是请假出来的,卖完还得回去。

  ……

  最近易中海头有点大。

  不是工作上的事儿,而是生活上遇到了一个有些犯难的问题。

  自从他收贾当作为自己的干孙女之后,贾当几乎三天两头都在他们家吃饭。

  当然,贾当表现出的懂事,让他们老俩口颇为喜欢。

  但是,当棒梗从管教所放出回归大院那天起,也不知道是不是大人授意,棒梗也跟着贾当一样,三天两头的去他们家蹭饭。

  贾当倒也算了,棒梗这半大小子,饭量一点不比大人差。

  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,这句话易中海以前没体验过,现在是充分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。

  由于棒梗和贾当都在易中海家蹭吃蹭喝,小槐花见了自然也跟了过去。

  这就出现了很滑稽的一幕。

  贾家仨孩子一到饭点,就跟定点投食的鸡崽子一样,结伴去易中海家守着。

  起初,易中海和壹大妈还没有放在心上。

  心想认了贾当做干孙女,贾当的哥哥和妹妹来吃两顿饭也没啥,作为院里曾经德高望重的前辈,这点事儿也不好拿出来计较。

  可是日子一长,易中海发觉这就是个无底洞,槐花是不懂事,棒梗可就是死皮赖脸的蹭吃蹭喝了。

  有时候易中海都会暗搓搓的示意棒梗,别老来蹭饭,但是棒梗根本不当回事儿,到了饭点自动就来了,挡都挡不住。

  这种情况,让他严重怀疑,自己家成了贾家的粮仓了。

  “不行,今天回去一定要找秦淮茹和张大嫂说清楚,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。”

  易中海下定决心。

  下班之后。

  他回到大院。

  刚一进家门就看到了仨孩子已经齐齐整整的坐在了他们家桌子旁,一副等候开饭的样子。

  顿时一个头两个大。

  他们家这是成了贾家的托儿所和食堂了啊。

  “干爷爷好。”

  仨孩子异口同声的向易中海打招呼。

  易中海点了点头,算是听到了。

  可反应过来之后,他又是一愣。

  “昨天棒梗和槐花都还是叫易爷爷,今儿直接干爷爷了?”

  易中海觉得要是再这么放任不管,以后贾家这仨孩子,还真成了自己的干孙子孙女了。

  贾当倒也罢了,是他心甘情愿收的。

  但是棒梗和槐花算怎么回事?

  特别是棒梗,这个手脚不干净的玩意,要是招惹上,以后他易中海不说养老了,能不能安生过完下半辈子都不好说。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3442_3442310/11110978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