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她是天选之女


虽然林曦这么说了,但蔺无殇哪儿舍得那么粗暴地对待红薯藤?

    他找农场里的人要来了铲子,蹲在田垄间,一点一点地将红薯藤底下的土铲掉。

    那小心翼翼的架势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挖人参呢。

    林曦看不过去,走过去,直接攥住一把红薯藤,往外一拔。

    就带出来了一大串胖嘟嘟的红薯。

    因着是沙土,所以红薯表面并未沾染多少泥土,看着干干净净的,露出了紫红色的外皮。

    稍微擦一擦,都能直接生吃了。

    林曦扯下来一个,咔嚓一掰,红薯成了两半。

    断截面露出了脆生生的红瓤,散发出一股红薯的清甜味道,还混杂着一丝泥土的气息。

    她递过去一半,“尝尝,红薯可以生吃的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接过来,却是没吃。

    只怔怔地看着她随意放在地上的那株红薯。

    一根藤上,竟然结出了那么多红薯,少说也有七八个了。

    个头都不小。

    他拎起来掂了掂,这一株藤上的红薯,就有十几斤了!

    难怪能亩产三千斤。

    不过红薯产量这么高,味道应该很一般吧?

    蔺无殇将手里的那一半红薯擦了擦,送到嘴边,咬下去时,已经做好了红薯难吃的心理准备。

    谁知这一口下去,他不由得被惊艳了!

    红薯吃起来脆脆甜甜的,水分十足,比水果也不差什么了。

    “怎会如此美味?”

    不确定,再尝尝。

    蔺无殇又咬了一口。

    这一口依旧是那么的美味。

    林曦看他那副被馅饼砸中的傻样,乐不可支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不能好吃?易种活,产量高,味道好,咱们红薯就是这么的优秀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仰头望着天空,语气动容:“这一定是上苍赐予百姓的神物。”

    林曦: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和上苍有什么关系?是我派人出海把红薯带回来的,也是我教春娘培育种植的方法,将红薯培育得这么高产美味。”

    真要说起来,她才是那个天选之女。

    大雍一定会在她的带领下走向巅峰,迎来吃喝不愁、病有所医、人人有书读的真正的盛世!

    ……感觉有点中二。

    不过她确实一直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就是了。

    蔺无殇:“嗯,你说得对,你才是那个最大的功臣。”

    这天中午,林曦让厨娘做了一顿红薯宴。

    烤红薯、蒸红薯、炸红薯(红薯丸子、红薯条)、红薯饼、红薯糯米饭……

    把红薯做出了花儿。

    蔺无殇每种都尝了,觉得每种都好吃。

    心里已经在计划着如何向皇帝上书,将红薯推广开来了。

    林曦吃着吃着,忽然想起来,“不是说蔺爷爷提出了三项举措吗?还有一个呢?”

    蔺无殇回过神来,“建文学馆,征召德才兼备的有学之士,共同著书修史。”

    林曦: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(《资治通鉴》)。历史的确应该记录下来,而且如今天下已经太平,环境正适合文人著书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颇为赞同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林曦:“这项提议,朝中应该没人反对吧?而且估计还会争先恐后地想要获得一个文学馆的名额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:“没错,祖父提的三项举措,唯有这一项没有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,反而还对他们有好处,所以朝中大臣都同意了。只在文学馆的人选上发生了争执。”

    林曦:“蔺爷爷打算征召多少位学士?”

    蔺无殇:“暂时还没定。”

    林曦:“你觉得姬衡、崔悯、华蕊她们的才学如何?”

    蔺无殇:“姬老他们的才学自然是毋庸置疑的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忽然领会了她提到他们的用意。

    “你是想让姬老他们进入文学馆,参与进修史这项任务?”

    林曦点头,“嗯,我当初请回来的这些老师,个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,只不过她们有的不慕名利,有的出身平民,有的是女子,所以即便满腹才学,也得不到施展。

    “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,我想为她们争取一下,也希望你能为她们争取一下。

    “当然,我不是让你徇私,你只需要在蔺爷爷面前举荐一下就行,至于她们能否通过,获得进入文学馆的资格,就要看她们自己的了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:“好,就是你不说,我也会为姬老他们举荐的。”

    蔺无殇离开了。

    照样是骑着他心爱的小三轮。

    来的时候车斗里装的是带给林曦的礼物。

    走的时候,装着林曦回赠的一麻袋红薯。

    回到自己的住处,蔺无殇立刻便修书两封,一封寄去给祖父,一封寄给皇帝。

    与寄给皇帝的那封信一块儿出发的,还有一麻袋红薯。

    皇宫,御书房。

    皇帝正在和新上任不久的右相蔺坚,以及左相魏九思,各部尚书商量文学馆的事。

    官员考核和人口清查这两项举措还没有通过。

    皇帝也知道一时半会儿办不成,所以并没有强硬地施行。

    倒是文学馆这事可以先落定。

    文学馆的建造很简单,交给工部办就是了。

    工部尚书范和是个低调沉稳的人,做事很认真,交给他皇帝很放心。

    但是遴选哪些人进入文学馆著书修史,就有得扯皮了。

    右相举荐这个人,左相却举荐那个人,各部尚书也都有自己的心仪人选,甚至他们自己还想来插一脚。

    就算不能参与进具体的修史工作,能挂个名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到时候史书编纂完成了,他们可就能够青史留名了!

    人生在世,可不就是为了名利二字?

    能当上宰相尚书,在座的没有一个是穷的,那对于名的追求就更加强烈了。

    为了能够青史留名,流芳百世,这些在外威严稳重的大臣们,这会儿却都跟小孩子似的扯起了头花。

    皇帝被吵得头疼,拿起镇纸在桌上敲了敲。

    “够了,都别吵了,诸卿,文学馆著书修史的名额,暂定为二十四位吧。

    “至于是哪二十四位,你们且回去,各自草拟一份名单交上来,朕自有定夺。”

    众人互相对视一眼,朝皇帝拱手应是。

    皇帝挥挥手,让他们散了,只把蔺坚留了下来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3395_3395244/11110811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