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书屋 > 七零之佛系炮灰 > 第232章 开卖

第232章 开卖


微风徐徐,  带着春日花朵特有的香味迎面拂过,生产队里干活的社员们,只要一抬头,  就能看到那一片盛开的花海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承包下来的山林十分争气,一整个冬天没有一颗果树枯萎,到了春天,他们便迫不及待的绽放花朵。

        桃花、梨花、杏花争相盛开,远远望去,山头上粉粉白白的花海,  风一吹洋洋洒洒的落下,美得让人惊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顾芸最是喜欢这座花山,  还会特意拎着小篮子,往里头放上茶水点心,拉着顾婷一块儿上山赏花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双胞胎是体会不到这种美丽的,  顾亮星夸赞了一句真好看,下一句就是:“也不知道长出来的果子甜不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亮晨则一手拿着书,一边考虑起授粉的问题来,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  他们可以在家养蜜蜂,  这样既能解决授粉的问题,  还能吃到最新鲜的蜂蜜。

        生产队的人跟兄弟俩一样,看见漫山遍野的果树开花,  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诗情画意,  而是顾明东有本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铁柱就拉着媳妇夸:“你说阿东还真有本事,弄回来的果树基本都没死,隔了一年就开花了,  你说这到了秋天能结多少果子?”

        钱金花笑着说:“能结多少果我不知道,但肯定是亏不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这话,李铁柱又提起来:“金花,你说咱们要不要也承包点?”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生产队放开了承包,但上河村这边山多地少,家家户户肯定都是要田地的,他们想承包更多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田地没有,可山水却多。

        钱金花听了,心底有些犹豫:“咱们家好不容易攒了点钱,眼看儿子也大了,不得给他准备着造新房子娶媳妇吗,万一砸进去没个水漂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俩当年结婚的那会儿,李家没钱没人的,啥忙都帮不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钱金花认准了这个人,结了婚夫妻俩卖死力气干活,这些年才缓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他们俩生了三个儿子,眼看着读书不成,也没啥其他的本事,夫妻俩心底也操心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铁柱果然也犹豫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承包山头花钱多,养果树咱们也没经验,不如先承包一片竹林子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竹林子?不是都说也要分到人头上了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钱金花提醒道:“我听大队长的意思,是先把咱们生产队的竹园也分了,大家抓阄,抓到哪儿算哪儿,有意见的自己协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两年承包到户大获成功,今年开年的时候,中央那边也对这一招表示了肯定,下头生产队的动作也大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铁柱却说:“就咱家分到的那点够干什么,自家编个箩筐就差不多了,我是说生产队公有的那一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上河村沿着河流一带全是竹林子,蜿蜿蜒蜒面积不算小,那都是公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钱金花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:“要不咱再想想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老顾家的水果再好,也得能卖出去能挣钱,你说是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铁柱一想也是,如果承包了竹园,到时候靠什么挣钱他也是没底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的果树林郁郁葱葱,最高兴的还有顾三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时不时就会过来看看,眼瞧着果树们打了叶子开了花,花瓣落下结上了果子,果子一日日的长大,心底也跟着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背着手过来的时候,顾明东正在摘果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四只小狗已经熟悉了顾三叔的气息,汪汪了两声就没再叫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东,好好的果子你干啥都摘了,现在又吃不得,摘了多浪费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不明所以,瞧见他手里头的青果子就觉得浪费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解释道:“三叔,这批果树是才种下去的,第一年结果,树苗还不够大,如果这些果子都留着营养不足,最后成熟的品相就不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一听,也不阻止了:“还有这种说法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也是从树上看来的。”顾明东解释了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点头:“书上说的准没错,就是瞧着可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笑起来,顺手将青果子都埋在了树下:“等烂了正好当天然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看了一会儿,他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,很快就看出门道来:“我来帮你一起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人帮忙,顾明东的速度就快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差不多了,等夏天就能吃到第一茬。”顾明东笑道,“到时候请三叔一块儿来尝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擦了把手,无奈摇头:“你啊,哪儿有刚种下去还没开卖,就想着自家吃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自家种水果还尝不到新鲜的,那才亏待自己。”顾明东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注意到主人要回家,四只小狗分工明确,老大叼着草帽颠颠儿送过来,老二叼着竹篓,老三叼着镰刀,老四把顾明东放旁边的手套都捡过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在旁看着,忍不住夸道:“这四只狗可真机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几个月过去,四只小狗早已不是小狗崽的模样,原本黑色的毛褪去,颜色都有些发黄,得亏顾明东没听儿子的话,起名叫大黑小黑,不然这颜色可对不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四只平时竖着耳朵十分机灵,不比小时候爱叫爱闹,但齐刷刷盯着人的时候,总让人觉得害怕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舍得喂它们,几只狗跟着老顾家的人吃,每天能把他们剩下的饭菜都给清理干净,如今一只只吃的膘肥体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这狗特别的听话,跟前跟后的,懂事儿的像个狗娃娃。

        更难得是除了老顾家的人,别人就算喂他们东西吃,四只狗都压根不搭理,让社员们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    偶尔顾三叔都看着眼馋,也想弄一只回家养养,可惜顾三婶不答应,觉得养一只狗吃得多还费事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真是好狗,瞧着都像是听得懂人话。”顾三叔夸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摸了摸老大的脑袋,笑着带上了草帽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余小狗顿时吃醋,一只只挤过来妄想占领老大的位置,却被老大龇牙咧嘴的威胁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不得不雨露均沾,一只都没拉下,这才算把小狗们安抚好:“吃的也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笑道:“你多养几只狗也好,等山上果子熟了就把它们放林子里,免得有人手脚不干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别让你三婶瞧见,要不你三婶来气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婶跟顾秀秀一瞧见这四只狗,就想到这是顾明东故意抱回家气他们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笑起来:“三婶上次还说这狗听话,让后面生了小狗的话送她一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摇头道:“之前还不让我养,结果自己先看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有一句每一句的唠嗑着,都快到山脚下了,顾三叔才想起事儿来:“阿东,有件事你帮我参谋参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事情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顿了顿,指着对面大片大片的竹林子:“这段时间不少社员上门打听,都是想承包竹林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不是好事儿吗?”顾明东知道,顾三叔一直想把竹林子也承包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无奈的一摊手:“问的人多,真愿意拿钱出来的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寻思着大家伙儿操心来操心去的,不就是怕竹园子砸在手里头了,到时候连砸下去的钱回不了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有没有什么法子,让大伙儿知道承包很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沉吟了一会儿,忽然道:“三叔,如果没有人愿意承包,不如就大队里一起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起干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,就跟咱们以前的大食堂一样,弄一个生产队的大锅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对此是做过一些了解的:“咱们生产队不说人人都会,大部分都会编篮子编竹篓吧,这些东西在乡下不值钱,但在城里头可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倒是也有人编了篮子框子去卖的,但卖的人多,买的人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却说:“所以咱们得把市场做大,把目标放到黛山市,甚至整个中国,尤其是那些没有竹子,却喜欢竹子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只是咱们平时用的箩筐竹篮子,竹凳竹椅竹席什么的都能卖,还有这会儿结婚都喜欢买的热水瓶,这东西太脆,很容易一碰就碎了,如果在外头加一个竹制的保护壳就实在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再说现在出门的人多了,包袱好用,但看着土,而且里头的东西容易压着,供销社卖的行李箱却太贵,咱们完全可以用竹子编一个出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听了他的话,心里头也燃起来一股热火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很快他又问:“编出来容易,可卖出去却难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忽然想起之前谢南山提过的事儿,心思一动:“三叔,做买卖这事儿南山在行,不如我们把他喊过来问问,这竹制品到底有没有市场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把这话听进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做倒买倒卖的生意这事儿,顾三叔也是知道的,他心底也不那么支持,毕竟对这年头的人而言,没有什么比得过铁饭碗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顾三叔也得承认,妹妹家这个女婿心思活络,门路广,看着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谢南山来了一趟,听见他们的问题,眼睛就是一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三叔,咱们村的手艺能做成啥样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笑道:“只要你能说来,就没有做不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倒是很有自信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立刻一拍手:“这不是巧了,我正好需要一批上好的包装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还得从谢南山的生意说起,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,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,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不是谢南山生怕生意做得太大,时候政策紧缩,直接给他们来个杀鸡儆猴,这会儿只怕一个院子都放不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谢南山进了一批上好的镜子,偏偏这东西不太好卖。

        听了顾明东的意见,谢南山精神一震:“三叔,我的意思是别直接弄包装盒,按照镜子的大小直接打一个架子,架子看着越精美越华丽才好,到时候把镜面往上面一镶,价格分分钟能翻一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忙问道:“这能行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不行,我进的这一批镜面不算大,打好架子正好能放床头,或者梳妆柜上,这样比直接打一个梳妆柜便宜,又比普通的小镜子体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也说:“镜子也算日常必需品,三叔,反正没啥本钱,不如就试一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试一试。”顾三叔点头同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乐了:“那我回头就把镜面送过来。三叔,你可得给我选几个手艺好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一点顾三叔自然是上心的,当天就开了会,选拔了几个手艺最好的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谢南山的镜面送过来,顾明东一看,才理解他原本为啥卖不出去,这还真的是镜面,连个塑料的把手都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挑选的三位竹编高手一看,也顿时傻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,这我咋弄,难道要弄一个罩子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看了看,提议道:“你们看这样行不行,先按照镜子的大小打一个框子,将镜子镶嵌在里面,普通的下面多一个把手,能让人拿着照镜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也可以在镜子后面再做一个支撑的架子,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,要用的时候就能支起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再复杂一点的,可以在镜子下面装一个四格盒子,里面能放一些零碎的小东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听了就问:“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能。”被挑选的三个,其中一个还是老刘家的,瘪老刘的大儿子刘大山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竹编的手艺是人人称赞的,顾三叔在公事上从来不偏不倚,就把他挑出来了,因为这个,社员们都说顾建国是个公道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山平时话不多,但竹编确实是一把好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不得法子,顾明东就坐在旁边详细解释,等他渐渐上了手,很快镜子就成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把是最简单的竹制木柄原型梳子,刘大山刷刷刷几下,还在镜子后头的竹子上雕刻上一朵朵花,中间还有一句语录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接过去看了眼,递给身边的顾三叔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拿着也觉得好:“这是不是还得上个漆?”

        就顾明东自己,觉得这天然的竹制品纹路很好看,不过以现在普罗大众的审美,上一个油漆销路肯定会更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,可以多选几个颜色,到时候看看哪种最受欢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木柄梳子做起来简单,顾三叔学到了技巧,坐下来很快也能倒腾出一把来,就是后头的花纹没有那么好看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成功案例,刘大山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脉,在天黑前就把顾明东说的另外两种镜框做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种是后头加上了支架,活动的机关都用不上螺丝,刘大山自有解决的小妙招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种果然带了小盒子,打开之后下头能放东西,合上之后就是一面镜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山还另外做了一种简单的镜子,只加上了一个能够开合的镜子盖,小姑娘能揣在兜里头出门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过了几天谢南山过来,看见的就是满满当当一盒子的镜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兴致勃勃的的打开一个,啪嗒一声,镜子下头还藏着小盒子,里头顶多能放一个针线或者是首饰,整体刷成了喜庆的大红色,谢南山一看就知道肯定大受欢迎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叔,你们这手也太巧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却没那么自信:“这能卖出去吗,可别让你亏了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可能,这可比供销社的镜子好看多了。”谢南山已经决定将最大的那一个留下,到时候送给媳妇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将东西收起来,就打算先把钱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摆手道:“你先拿去卖,能卖出去再给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笑道:“不管能不能卖出去,我们都得按照之前的手工钱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三叔又问:“还是等卖出去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好说歹说,顾三叔还是没收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这批镜子只是添头,结果顾明东插了一手,等谢南山拎着那盒子回去,孙淑梅打开一瞧也说:“这肯定好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谁说不是呢,三叔还不肯收钱。”谢南山无奈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笑道:“三叔就是这个性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听阿东的意思,是希望三叔牵头,带上河村弄竹制品厂子的,这样大家伙儿都能挣到钱。”谢南山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皱了皱眉:“自己办厂子?这能行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笑起来:“别人我不敢说,但阿东想办哪有不成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无奈看了他一眼:“这是我表哥还是你表哥,你倒是很有信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笑着说:“不管是你哥还是我哥,反正都是我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挑眉道:“你还比他大几岁,也好意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正说着话呢,小谢谢从隔壁回家了,一进门就喊:“爸爸,你去找阿东舅舅玩,为什么不带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一把将女儿抱起来,飞了几下才说:“爸有正事,下次再带你一起去好不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可得记住,阿东舅舅说了,等山上的果子熟了,就请我去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捏住女儿的鼻尖:“呦,我家谢谢还是个小贪吃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小谢谢连忙挣脱开来,她也发现放在箱子里头,颜色鲜艳的镜子了,顿时好奇的拿起来看,小嘴巴惊讶的张开就没合上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扯了扯丈夫:“说正经的,你真的觉得竹制品厂能行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批镜子是做的不错,但真要办厂子的话,可不是靠几面镜子就能撑起来的,销路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笑道:“现在大家伙儿的日子好过了,生活需求也高了,其实销路不难找,就是消息闭塞少有对上头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这时候,你男人我就派上用场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笑着打了他一下:“嘚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,要不是个体户要求太严格,我都想自己办厂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淑梅安慰道:“现在不行,以后总是可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说的也对,咱们现在也不错,正好趁着这会儿大家没反应过来,摸索摸索还有什么好生意,等将来政策一放开,咱们就赶紧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带回去的镜子很快就卖完了,第二天他就又拉着镜面来了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眼看着生意果然能做,一时间上门找顾建国的人多了起来,人人都想分一杯羹。

        顾建国果然又招纳了一批手艺好的,尝试着将顾明东说的那些,热水瓶保护套、竹箱子、竹梳妆台什么的打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做出来容易卖出去难,上河村果然遇到了销路难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谢南山自然是乐意帮忙跑销路的,却被顾明东拦住。

        隔了一阵子,顾建国带上了生产队做工最精湛的竹制品,身后跟着顾明东,一块儿走进了王书记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    王书记沉着脸,摆弄着竹制品,听着叔侄俩的话脸色不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以前没有的事情啊……”等他们说完,王书记皱眉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笑着说道:“王书记,不管是承包到户,还是山林承包,这都是以前没有的事情,我们现在走过的每一步,都是以前没走过的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既然都走出去第一步了,为什么不尝试着走出去第二步,第三步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世界需要有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,要不然的话,人们至今都无法享受螃蟹的美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书记放下东西,没好气的骂了句:“你就不怕死在沙滩上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笑起来:“这不是有您在前头指引方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书记沉吟下来,其实自从风向变了,上头将经济建设摆在了台面上,王书记就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几年下来,各地的经济建设压力明显增大,王书记身上也是有担子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目光落到顾家叔侄身上,也许他真的可以试一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我会出面跟供销社沟通,看看能不能给上河村竹制品加一个摊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句话,顾明东与顾建国的心都落了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家的路上,顾建国忍不住一次次拍着大侄子的后背,笑着夸道:“阿东,还是你有办法,只要上头支持,咱们生产队的东西还愁卖不出去?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笑道:“三叔,这才是第一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王书记的支持很难得,咱们更加得把质量把控好,只有东西真的好才会不愁卖,要不然靠着王书记的面子摆上几个月,到时候卖不出去也是丢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建国立刻拍着胸脯保证:“放心,这关乎到咱们生产队的集体荣誉,我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破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顾明东又提醒道:“在发展副业的同时,也得将粮食生产抓好,要不然本末倒置,肯定会挨批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毕竟现在还没到彻底开放的时候。

        顾建国一一答应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王书记办事雷厉风行,很快就把上河村竹制品的专柜给落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精心挑选的竹制品摆在了柜台里,隔着玻璃,似乎档次也一下子上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河村的社员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了,恨不得就守在柜台蹲着看有没有人买,就连顾三叔都连着几天往镇上跑。

        与其他人不同,将上河村领进门之后,顾明东这位老师傅却撒手不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注意力都在后山上,因为承包山林的第一年,第一轮的果子要熟了!


  (https://www.02sw.net/17_17645/4253111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w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w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