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书屋 > 清穿之皇贵妃晋升记 > 第67章 学吃饭

第67章 学吃饭


除夕这日,  尤绾和元哥儿被德妃一直留到酉时末,待到快要宫禁时,四爷一家才被德妃放出宫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宫的路上,  李氏总是对元哥儿被皇上赐名一事阴阳怪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先是说元哥儿好福气,进宫一趟不禁得了皇上的赏,  还得了御赐的名字,  这可是府里孩子都没有过的待遇。

        又说同是兄弟,二阿哥和三阿哥怎得就没挑个好日子出生,  若是也能在皇上面前抓周,肯定也能让皇上帮他们取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话里的酸味都快要化为实质了,  福晋在前面一言不发,  几个孩子还都在旁边杵着,  李氏也不怕这话让二阿哥和三阿哥心生不悦。

        临到宫门时,  尤绾忍不住了,  直接对着李氏道:“李侧福晋就这名字说了一路了,想来是不太满意四爷给两位阿哥的名字吧,要不要我替你帮四爷说说,把这两个名字去了,  再上奏请皇上亲赐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氏听见这话,顿时木了脸,  嘴巴也闭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酸归酸,  但弘昀和弘时的名字已经是四爷取好的了,  哪里有不要的道理?除了太子家的皇孙,还有几个人能得到元哥儿这样的殊荣,  李氏自己也明白,  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儿若不是德妃提起这一茬,  四爷和尤绾是绝不敢让皇上给元哥儿取名的,  否则在场的那些兄弟们都能用眼神把四爷给撕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也就是随便说说。”李氏面露尴尬,“你怎么就当真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冷声道:“还请李侧福晋下次说话过过脑子,你是随便说说,但孩子听见心里怎么想,旁人听见心里又会如何编排咱们府上的人,你怕是根本就不在意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最看不上李氏总是拿三阿哥和元哥儿比较,如今只是取名的人不同,李氏就能抓着这一点置喙半天。以后等孩子长大了,可不是处处都要较个长短?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日日有人拿元哥儿当假想中的竞争对手,岂不是天天盯着他,就想要抓住他的错处。她可不想元哥儿活得那么累,做好自己就足矣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训过李氏便收回目光,朝福晋行了个敷衍的礼,就带着元哥儿和五阿哥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氏磨蹭到福晋身边,小声道:“福晋你看,她这么神气,一点都不把福晋你放在眼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了好了,”福晋面色冰冷,轻瞥李氏一眼,“她儿子才在永和宫里出了大风头,正是得意的时候,你何必招惹她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氏张张嘴,想要再说尤绾几句,可是福晋已经懒得听她多言,沉着脸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身后的四阿哥亦步亦趋跟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氏没意思地甩了甩帕子,也带着孩子们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府后自然是各自回各自的院子。尤绾一进芙蓉院便让人哄着元哥儿睡觉,这一日他实在是费了太多精神,怕是明儿早上都难起床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看着元哥儿睡着,帮他将皇上赐的金印收好。刚要准备歇下,便听见清梅来和她禀报,说是四爷回府后,便给四阿哥和五阿哥起了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本就猜到四爷会这么做。元哥儿比四五两个都要小,却已经有了大名,四爷肯定会抓紧时间给另外两位补上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打听到是哪两个字?”会不会是她记忆中的那两个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清梅道:“听闻四阿哥的名字是弘历,五阿哥的是弘昼,只是奴才没打听到是哪两个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毫不意外地摆摆手:“不用打听了,我已经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清梅愣愣地点点头,扶尤绾上榻放下帘子,房间里陷入一片漆黑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日是正月初一,按例还要进宫。尤绾想着元哥儿昨日怕是累到了,今儿就让他在家里歇着,免得带进宫又是疯玩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临走前,她走到元哥儿房里准备看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还在睡觉,屋子里热,他的两个小脸蛋睡得红扑扑的,小手握成拳放在枕边。不知道是不是梦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,睡梦中嘴角都是上扬的,小脸上漾出甜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看在眼里真是又怜又爱,轻轻点了点元哥儿的小额头,笑道:“谁都会喊,就是不喊额娘,现在还好意思睡得这么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被她一碰,微微动了动。尤绾怕吵醒他,连忙收回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刚要起身准备离开,忽听得元哥儿在睡梦中嘀咕了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额凉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猛地一顿,着实怔了一下,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盯着元哥儿小半晌,这孩子叫了句额娘之后就不说话了,尤绾忙俯下身,在元哥儿耳边轻声道:“元哥儿乖,再喊一声,额——娘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扭了扭小身子,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加明显,嗓音绵糯:“额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又惊又喜地睁大眼睛,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喜悦的心情瞬间绽放。她忍不住捧着元哥儿的小脸蛋连亲好几下额头,小家伙在睡梦中被人打扰,嘴里冒出几声嘤咛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忙松了手,不然若是元哥儿醒了,她再想偷偷离开也不容易,这小家伙醒了就知道找额娘,绝对不会放她一个人出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严嬷嬷在门口小声提醒尤绾,说是时辰要到了。尤绾依依不舍地起身,出门的时候抓着严嬷嬷激动道:“嬷嬷,元哥儿方才叫我额娘了,不过是在睡梦中叫的,也不知什么时候能醒着的时候说出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严嬷嬷也笑了:“那可算是圆了主子的心愿。小主子聪慧,定然能早早开口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摇摇头道:“他一个小孩子,别说什么聪不聪慧,我只希望他平安喜乐就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严嬷嬷颔首道:“主子说的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过了正月十五,这个年才算是过完了,尤绾也终于听到元哥儿喊她额娘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小家伙口齿不清,每每喊的都是额凉,尤绾猜测元哥儿之前不愿张口,恐怕就是因为不会发“娘”这个音,觉得丢脸才闭紧嘴巴不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月二十二日,皇上从京城出发,开始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南巡,太子、直郡王、十三爷并十五十六两个小阿哥随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四爷和八爷等人则留在京城监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出了正月,天气逐渐转暖起来。元哥儿每日都吵着要出去玩,只是尤绾担心二三月还有些凉意,不敢轻易放他出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很不高兴,尤绾便给他布置了任务,说是元哥儿什么时候能学会自己吃饭,就每日放他出去玩半个时辰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也不清楚半个时辰有多长,不过听到额娘愿意放他出门,元哥儿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命工匠打好宝宝用的餐椅,准备好几套耐摔的木碗木勺。

        用膳时,她坐在饭桌旁,元哥儿则被抱进宝宝餐椅里坐着,身上套着防止弄脏衣裳的罩衣,面前摆着勺子和木碗,里面盛着肉末胡萝卜稀粥。

        伺候元哥儿的奶嬷嬷见到尤绾这么做,胆子都要被吓坏了,连忙道:“侧福晋,还是让奴才们来伺候小主子用膳吧,小主子还这么小,哪里会自己动手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奶嬷嬷们自打进了芙蓉院,除了喂元哥儿吃奶,其余的事尤绾从未让她们插手过,她们虽然拿着奶嬷嬷的月例,却没做几件奶嬷嬷该干的活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尤绾做主要给元哥儿加辅食,这些奶嬷嬷们已经惶恐过一回了,如今又让小主子自己学吃饭,那等小主子学会了,还要她们这些做奶嬷嬷的有何用?岂不是和寻常伺候人的奴才差不了多少?

        奶嬷嬷可就靠着和小主子之间的情分才能在府里立足,以后也能安享晚年。可是如今元哥儿和她们可半点都不亲近,日后哪还有什么情分可讲?

        几个嬷嬷争着想给元哥儿喂粥,尤绾直接吩咐她们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已经满了周岁,这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刚刚好,若是还被嬷嬷们围着喂饭,怕是两三岁后还不会自己动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将木勺塞进元哥儿手里,牵着他的手帮他舀起第一口粥,缓缓送进元哥儿嘴里,小家伙啊呜一口,吃得喷香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尤绾便松开了手,元哥儿怔愣片刻,发现额娘不喂他了,低头盯着碗里的粥看了半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自己拿勺子试试?”尤绾指着木勺提示他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听得半懂不懂,用力抓着勺子往碗里怼,他力气用得猛了,一粒米没捞起来不说,反而溅出许多粥水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见状咯咯笑起来,尤绾早有心理准备,已经躲到一边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元哥儿笑声停下来,她再上前帮元哥儿擦拭干净,又教了他一回。这次元哥儿手上力气小了些,艰难地把粥送进嘴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有大半掉在胸前的围兜上,但元哥儿总算踏出了第一步。一碗肉末粥吃下来,大多喂了他的围兜和罩衣,但元哥儿还是高兴得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晚上四爷回来,元哥儿又在阿玛面前表演了一回自己吃饭,惊得四爷筷子上的菜都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才多大,你怎么就让他学着吃饭?”四爷好笑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道:“你不懂,一岁多的孩子本就该学着自己用勺子,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抓握能力。再说了,自己动手吃饭才香,元哥儿能吃得更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看向四爷手中的筷子,道:“您以前就等着我布菜,现在换成自己夹,不也觉得这样更有胃口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四爷忙看了眼元哥儿,发现小家伙正忙着和碗里的碎虾仁玩躲猫猫,没注意到他和尤绾的对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孩子还在呢,翻以前的旧账做什么?”四爷压了压筷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轻笑:“他现在又听不懂,您担心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终于逮住了滑溜溜的虾仁,奋力往嘴里一塞,用自己的小米牙细细地嚼。吃完抬头,发现大人们都在看自己,咧开嘴朝阿玛额娘甜甜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*

        四爷自从监国以来,每日都是公务繁忙日理万机。有的时候忙起来,尤绾都会接连好几日见不到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更别提元哥儿,四爷回来的时候他一般都睡了。见不到四爷,他每日总会念叨几句阿玛,扒着门槛看看,没人来芙蓉院,他就又可怜巴巴地转头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日午后,听闻四爷回来的早,尤绾特地准备了燕窝莲子羹,想要去前院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她问元哥儿:“想不想和额娘一起去找阿玛?”

        元哥儿只听懂了最后几个个字,立即放了手里的玩具,朝尤绾扑过来,嘴里叫嚷着:“去!去!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抱着元哥儿,后面跟着提食盒的丫鬟,一众人往前院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书房,只见院子里侍奉的小太监们全都低着头靠墙边站着。尤绾进来,他们立即抖着腿跪下请安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有些奇怪,摆摆手让他们起来。自己一手牵着元哥儿,一手提着羹汤,走进书房的门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未看清里面景象,迎面就甩来一本奏折,尤绾忙牵着元哥儿避开。

        四爷抬头刚要出口训斥,便看见尤绾母子,忙起身过来:“怎么是你们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还以为是哪起子不开眼的奴才,这个时候来烦他。

        四爷上下仔细看看尤绾和元哥儿,关切道:“方才可有砸到?疼不疼?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摇摇头:“不妨事,我和元哥儿都躲开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提起手里的食盒,道:“这不是看你连着忙碌多日,听说你回来了,就想着准备点补汤送过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补汤?”四爷扶着她上榻,元哥儿进来之后便到处转,想来是坐不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将汤盅拿出来,道:“燕窝莲子羹,益气补中,清心降火,应该正对你如今的症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指了指满书桌凌乱堆放的折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四爷随手收了收,道:“近日确实是烦心的事儿一件跟着一件,你这汤来得正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知道四爷的性子,平日里处理皇上交待给他的事情,都是一丝不苟亲力亲为,如今皇上不在,他们几个阿哥监国,压在四爷肩上的担子便更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况且八爷那几个恐怕和四爷不是一条心,有些时候在里面搞搞鬼,四爷这边只会更累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劝道:“公务是处理不完的,你别一时急着要将它们全都批完,不如先缓缓,办好一桩便是一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四爷喝下一口汤,摇头道:“如今已经不是缓缓就能行得通的,这报上来的奏折不是办好与否的问题,而是根本没银子去办。我之前只道是各级官员层层包庇,吸百姓的血,却不料这帮蛀虫早就将朝廷的血吸光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听不太懂,疑惑道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    四爷放下汤盏,手指在桌上敲了敲,满脸郁色:“十三随圣上南巡,传信与我说,圣上巡视淮河一带河工,本不该筑堤修坝,但当地官员为了朝廷能给予拨款,硬是在那修筑堤坝。若不是这次南巡被发现,朝廷不知还要往里填多少银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到这里,忍不住冷笑起来:“如今他们就算要银子,朝廷里也拨不出款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偌大的国库空空荡荡,老八他们只知道维持面子好看,皇上也定然知道国库空虚,只是无一人提出此事。四爷这次监国,心都是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凡冒出来一次天灾人祸,需要大把银子的时候,这纸可就包不住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终于听明白了,想来是四爷认识到现在朝廷没银子,下面官员虚报,上面官员遮掩,这被蛀空了的国库想来已经撑不了多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突然回忆起,康熙四十六年是有一场黄河水灾的,之后康熙爷为了赈灾筹银,命四爷追缴户部欠款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这场追缴之中,四爷手下两员得力干将——田文镜和年羹尧出场。田文镜是出了名的清官酷吏,之后更是四爷的心腹重臣。年羹尧本就家世显贵才华出众,四十八年便以不到三十之龄升任四川巡抚,成为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两个人都与四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尤绾一时却记不起太多细节,只知道这次追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,大多欠款没有追回,皇上宽延了还款期限,便有成了一笔烂账。

        四爷见尤绾眉心紧锁,脸上隐隐露出担忧,还以为尤绾是在担心他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无需烦忧这些,待圣上五月回京,我把这些情况呈上去,想来圣上自有决断。咱们在这儿操心也无用。”四爷宽慰她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抿抿唇,暗想报给皇上又有什么用,最后这糟心事儿不还是落到你头上。追缴欠款得罪朝廷上上下下大小官员,临到快成功时还被太子横插一手,半途而废,她都替四爷可惜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尤绾又不能和四爷说自己未卜先知,告诉她黄河即将决堤,让四爷早做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她说出这话,恐怕四爷都要以为她是妖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只能把事情压进心底,不能透露半点。

        *

        正院。

        福晋才午休起身,赵嬷嬷便向她回禀,说是府里夫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府里,自然就是指福晋的娘家乌拉那拉氏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上次大格格和星德的亲事被四爷否了,福晋一时间都不想再见娘家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之前是和觉罗氏通过气的,家里人都默认了大格格会嫁到他们乌拉那拉家,可是现在这事儿不了了之了,福晋一时也没办法挽回,就怕见到觉罗氏,额娘又要和她开这个口。

        阿玛去世之后,她们家确实没有拿的出手的小辈,福晋原本还打算着,将大格格嫁过去,那四爷与乌拉那拉家的联系便更加紧密。就算不看她,而是看在大格格的面子上,四爷也该提拔提拔星德,拉一把她娘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这些想法都泡了汤,福晋又怎么有脸面见家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和赵嬷嬷道:“就说我还睡着,近日身子不爽,让额娘回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嬷嬷点头,刚要出去,觉罗氏便已经掀了珠帘走进来,看见福晋坐在床上,立即道:“怎得你醒了也不让人请我进来,还得额娘亲自来找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只得下榻,披了件衣裳,道:“额娘等久了吧,我让人给你上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作势要出去,觉罗氏忙伸手拦住她:“你别忙活,让奴才们去,额娘有话和你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只好朝赵嬷嬷使了个眼色,赵嬷嬷领命出去张罗茶水。这边觉罗氏对福晋道:“我看你天天闷在这贝勒府里,怕是已经忘了外面是什么岁月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额娘这话是什么意思?我每日操持府务,自然会和外面人打交道,怎得就是闷在府里了?”福晋不赞同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觉罗氏身子略向前倾了倾:“那你告诉我,今年是什么年份?”

        她问得没头没尾,福晋一时哪里答的上来,便道:“额娘,你有什么话便直说吧,不必和我绕弯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觉罗氏一拍手,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福晋:“我的傻女儿,今年可是大选之年啊,你怕不是当家当傻了吧,连这个都忘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闻言猛然一惊,不由得坐直了身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府里平静太久,也没新人进府,她竟一时忘了,该到大选进人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虽说这做主母的,谁愿意往家里塞小妖精,额娘也不愿你看着满府的妾室们堵心。”觉罗氏拍拍福晋的手,好言好语道,“只是你这府上,如今四爷偏宠尤侧福晋,满府的美人只有她一枝独秀。这种时候,额娘可就要劝你大度些了,得往府里进些新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神色微动,靠近了觉罗氏:“额娘的意思是……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是你主动选两位漂亮鲜嫩的新人进府。虽说妾室太过貌美不好,但你瞧尤侧福晋那副妖妖俏俏的模样,若不来几个漂亮的,哪里能争得过她?”觉罗氏低声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福晋的心思被说动几分,刚要搭话,却又想到这不一定可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额娘,你是不知道,自从尤氏进府,四爷再未去过旁人房里。就算来了两个新人,若他不见不碰,又有什么用?”

        觉罗氏被这话惊得瞪大眼睛,她知道尤绾受宠,却不想尤绾竟把四爷拿捏得这般严实,旁人竟半点机会也无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略想了想,道:“无妨无妨,男人都是管不住下半身的,只要够漂亮,我不信四爷能不动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觉得没这么简单,首先不说四爷能不能看上新人,单说要找到能与尤氏相媲美的美人,那得难于上天,哪有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觉罗氏却道:“若是四爷不上心,那更好。等新格格有了孩子,你才有机会把孩子养在身边,不然再出一个像尤侧福晋一般受宠的,生再多孩子你也抢不过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福晋想要听见这话,想要推拒的说辞不免卡在嘴边,没在反驳觉罗氏的主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如今这四福晋的位置越发不稳当,若是能多个孩子,哪怕不是亲生的,也比膝下空空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尤绾靠着元哥儿,得了皇上和娘娘的夸赞,这便是有儿子的好处。等她能再养一个儿子在身边,冠上嫡出的名号,难道不比元哥儿强?

        福晋忍不住动了心思。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17_17119/7805504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