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书屋 > 我靠仙女人设,纵横诸国 > 第102章 第102章

第102章 第102章


诸萦虽然走的悄无声息,这些弟子们听得又认真,但他们只是无心外物,而非全然没有反应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便有人注意到不知何时来了位姑娘,不免回头同身旁的弟子耳语。因此,瞧见诸萦的人便愈发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底下甚至发出嗡嗡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末尾的动静,自然引起了廉思老先生的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和这些背对诸萦的弟子们不同,廉思老先生从诸萦一踏进竹林中,就瞧见了她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是位小姑娘,但性情宽厚仁和如廉思老先生,是不会在授业时有意赶走一位小姑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当诸萦来了之后,他也将诸萦视作寻常弟子,任由她在这听,而自己神色如常的继续讲道授业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底下的弟子们却大抵没有廉思老先生这样好的心性,大多数人都关注到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然也有几个弟子心志坚定,纵使身旁的人在为陡然多出来的姑娘而觉得讶然和惊艳,他们也仍然能专心致志的继续听道,不分半点心神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在底下嗡嗡声渐重的时候,廉思老先生挥了挥手中的羽毛扇,略停顿了下来,底下的弟子们才发觉自己的失态。

        身为贵族,又兼是先生的弟子,游历诸侯国多年,莫说来了位姑娘,纵使是被甲胄围住、刀剑相向,也应当面不改色,如此方谓君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底下声音的平息,竹林中,又陷入安静,只能听见竹叶落下的沙沙声,以及周遭禽鸟清脆的鸣叫声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起这些,更多的是天地自然的玄妙,万物带来的韵律,幕天席地的爽朗清举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景象,愈发令人心神宁静,心无瑕瑜。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看底下的弟子重新安静下来,他没有立刻继续,而是用羽毛扇慢悠悠的帮自己扇了扇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廉思老先生才开口,但他却是对诸萦说的,“既遇上了,若姑娘不弃,不妨坐下,略听老夫粗鄙之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所言,其实过于自谦,但却是思虑周全,顾虑了诸萦的颜面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方才贸然出现,的确是有些唐突,但是经廉思老先生这么一说,反倒是成了他主动请诸萦前来,丝毫没有提及诸萦方才贸然闯入的唐突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确当得起当世大贤的名头,心性胸襟,都不同于常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走上前,伸手一拜,行的正是他们儒家的礼。

        见诸萦如此,廉思老先生的目光愈发和蔼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行完礼后重新抬头,眉眼坦然,落落大方,半点也不拘泥,纵使是当着这许多人的面,诸萦也没有半分怯弱,实在是难得。

        换作寻常的士人,此时纵使没有结结巴巴,恐怕也会两股兢兢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然,诸萦能这样浑然不惧,是因为她见过更大的场面,莫说是当着几十人的面贸然出现,便是在卫国郢城,她还受过数万人的祭祀跪拜,两相比较,自是小巫见大巫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老先生,能得老先生教诲,便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”诸萦抬首,对着廉思老先生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乃是当世大贤,恭维之话不知听了几多,却少有诸萦这般夸奖人的,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,笑吟吟的重复了一遍,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。一席话,十年书。此言甚好啊,老夫虽无这般深厚的学问,但这番话却足以说清,做学问定然不能闭门造车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夫令你们周游列国,也正是如此。若无开阔眼界,纵使将典籍悉数背下,恐也不能融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他摇了摇头,不知在感叹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有心,便会发觉廉思老先生之所以如此,还是因为方才这些弟子们的反应,不过是来了位生人罢了,何至于如此,着实是不够沉稳。

        也不知历练到何时,才真正能有君子该有的沉稳仪度。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摇了摇头,手轻悠悠的挥了挥羽毛扇,继续授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底下的弟子,不知是哪一位,竟硬生生多弄出了一张席子,递到了诸萦的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也跟着席地而坐,彻底放开心神,任由自己沉浸在廉思老先生的讲授中。

        竹林间吹过微风,将诸萦额间的散发吹拂起来,心静神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般感觉,的确舒适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廉思老先生言语的间隙,诸萦甚至可以分开心神想到子砚。其实子砚如今过得应当甚好,作为廉思老先生新收不久的弟子,诸萦却发觉子砚的坐席很是靠前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方才诸萦出现时,许多弟子都转身望了诸萦,亦或是私底下窃窃私语了起来,但子砚,便是少数几个,毫不受到影响的弟子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成为廉思老先生的弟子之后,子砚的确有了不同,不管是心性还是通身的仪度都与过去不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过去的子砚,纵使强装出一副儒家弟子的温和君子模样,却怎么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孤僻狠辣,一心报仇的压抑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如今,这份压抑的孤僻感,悉数散去了,犹如脱胎换骨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相信,在最开始,廉思老先生就能看出子砚的不对,但还是将他收为弟子,后来应当是悉心教导,废了许多的心血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,从前那样偏激的心性,又如何是听了些许授课,就能变做如今这样的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,诸萦的心也算是彻底放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有朝一日,子砚还是借着廉思老先生弟子的名头,受某位大国国君的赏识,进而跻身贵族,实现复仇的心愿,但诸萦至少不必担心他失控,祸及他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子砚毕竟是她所救,若是因此害了人,诸萦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。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歇息了一会儿,并没有继续讲授学问,而是含笑着反问底下的弟子,来日想做些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个眉眼高阔,身体魁梧,腰间佩剑的弟子率先说,“愿为将,守疆卫土,勇武无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笑着颔首,并不言语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那位魁梧的佩剑男子便坐下,另一位风姿仪度俱全的男子站起身,对廉思老先生先伸手行礼,然后才道,“子亭欲为上卿,终身所学,何不施为?”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依旧没有开口,既不说好,亦不言坏,只是微微笑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,第三位弟子便站了起来,他较其他弟子更为拘谨,但却并非惧怕,而是克制到了骨子里,别人的规矩仪态或许流于表面,骨子里仍带有两分意气风流,但这位弟子,却是实打实的拘谨刻板,礼数一丝不苟,不能说错,但也绝对不是真正的君子该有的举止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中规中矩的行了一礼,然后才道:“子松才疏学浅,愿为一小吏耳,勤恳自勉,不敢懈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难得开了口,他叹了口气,面色较方才严肃了些,“子松,何必自谦若此,论才能学问,老夫众弟子中,你尤为出众,自当志向高远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有士卿之才,何故拘于小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位规矩过了头的子松,愧然垂首,对着廉思老先生道:“子松受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后起身的,是子砚。

        子砚本来似乎并不愿起身谈此,但廉思老先生的目光落在了子砚的身上,子砚不得不起身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也很是好奇,子砚会说些什么。却见他也如其他人一般行礼,而后抿了抿唇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道:“惟愿天下再无冤屈之事,愿主刑诉,行事公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了子砚所言,廉思老先生仅仅是如同之前那样浅浅一笑,不予置评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在底下听着,却不由在心中想到,廉思老先生乃是儒家大贤,崇尚性本恶说,故而,比起刑诉,教化二字,或许才更符合廉思老先生所授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刑诉严明,反倒是法家的学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在底下也微微叹了口气,好在廉思老先生心性宽厚,胸襟开阔,故而听闻此言,也只是一笑而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诸萦在心间感叹的时候,廉思老先生竟点名了另一个弟子,“子清,你来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就在诸萦身旁的一位弟子,就这样站了起来,和那些居于前列的弟子不同,并非是他的仪度不够,恰恰相反,他风姿无双,自在恣意,有其他人都没有的风流意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子清的眉眼中,有说不清的悠闲自在,他唯一一位仿佛能与竹林融为一体的人,同样的洒脱,同样的爽朗清举。

        风流却又清正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甚至觉得他有超脱这个时代的意蕴。

        子清的声音犹如玉缶相击,脆而不鸣,同他的人一样,浑然若天成,“于竹林内讲道,于溪间奏琴,譬如今昔,吾愿足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。”这是听过这么多弟子所言后,廉思老先生难得如此愉悦的笑出声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知道,这应当是廉思老先生最为满意的回答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位弟子,虽然坐于末席,但廉思老先生定然对他甚为喜爱。甚至于,在见识过子清身上风流清举的仪度之后,诸萦觉得,很有可能,他本可以坐于最前处,但宁愿坐在末席,因为随性自在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诸萦自己揣测的时候,上首的廉思老先生竟然将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笑容和蔼,“这位姑娘,今日既有缘听老夫粗陋之言,不妨一道议议,来日所愿?”

        被廉思老先生目光看着的时候,诸萦有一瞬甚至以为自己回到了现代,如学生时一般,上课走神,乍然被老师点名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样的错觉仅仅是一瞬,这里不论是景还是人,都和现代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回过神,低头笑了笑,不知是惋惜多一些,还是怅然若失多一些,当她抬头时,便又是那个眉眼灿然的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落落大方的起身,也如同那些弟子一般执礼,“您所授的,句句皆为良言,若您所言尚且粗陋,那我所言的便连话都称不上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诸萦有拱了拱手,她回答廉思老先生方才的一问,“吾所愿,天下安泰,黔首温饱,世无战乱,民,安居乐业!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只说了短短一句,但字字皆振聋发聩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和那些想要为官,想要做将,想要悠闲自得的人都不同,她所愿的是天下万民。

        似乎顷刻间就将立意拔高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大胆迎着所有人的注视,眉眼坦然,“此乃吾所愿也,纵耗毕生心血,吾亦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率先做出反应的,竟然是廉思老先生,他大笑着站了起来,“好,好,好!”

        廉思老先生从未见过有如此志向之人,或许有,但他们所言,至多不过一国得失,至伟不过兼并诸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诸萦,着眼于天下,又记着天下万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人,实在令廉思老先生惜才啊!

        他恨不能将这位偶然出现的姑娘收为弟子,但观诸萦的见识谈吐,恐怕并不会因为自己所谓的当世大贤的名头,就愿为弟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他欲携座下的诸多弟子在列国周游,天下何等广阔,前行路上多为荒野,能往世间最繁盛的都邑,自然也免不了去偏僻荒芜之地,寻常弟子尚且难挨,更遑论是这样以为清秀貌美的小姑娘呢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廉思老先生熄了念头,一脸的惋惜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位居前列的子砚,终于也将目光落在了诸萦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诸萦如今的面貌悉数改了,但却仍叫子砚生出熟悉之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自然也注意到了子砚的目光,但她丝毫不在意,如今她的面容不同,任凭子砚如何聪明,也不能瞧出其中端倪。
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诸萦早早就想好了,她本只打算看一看子砚如今过得如何,是否能消去昔日的偏执仇怨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子砚如今甚好,诸萦也就此放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准备等他们散去,就趁着机会离开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廉思先生在听过众弟子们的言语后,眼看原本明媚的阳光渐渐消散,日头西移,便大手一挥,让他们自去扎营搭帐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也趁着现在有些杂乱的时候,起身准备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就在她快出竹林的时候,身后突然有人叫住她。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147_147997/7990493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