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书屋 > 我靠仙女人设,纵横诸国 > 第119章 第119章

第119章 第119章


◎一瞬,两瞬,马蹄的震动声愈发大了起来,旁侧的林子惊起一群群鸟。◎

        一瞬,两瞬,马蹄的震动声愈发大了起来,旁侧的林子惊起一群群鸟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的目力极好,她一眼便能望见,来的人并非各国将士,因为他们身上穿的几乎可以称是杂乱无章,有人穿着竹甲,有人胡乱用麻绳编织了一番就穿在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用的兵器也是参差不齐,有的人用的甚至是含有青铜的农具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些人,明显已经杀过人,他们几乎每一个都眼珠浑浊,看见前方的村落,满脸的兴奋狰狞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可以断定,这些人就是因为战事而凝聚起来,四处作恶的流匪。而且就诸萦粗略一扫,他们人数众多,至少有上千人,因为单单拥有马匹的人就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    马不论在何时,只要在中原地带,几乎都是珍贵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诸萦可以推断出,这些流匪良莠不齐,应当是什么人都愿意收入麾下,且成了气候,作恶已久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他们渐渐逼近,就连普通的庶民都能瞧见他们的踪影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原本还算安宁的村落,一下子喧闹起来,众人慌忙冲回自己的屋子,抢着取出一些赖以活命的钱币或是一小袋粮食,而后慌忙想要逃走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有人顾不得这许多,握紧妻女的手就朝山林奔逃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反倒像是一个无知无觉的人,和周遭的喧闹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扛着两小袋粮种,满脸着急准备逃命的老妪,在看到诸萦之后,忍不住停了停,招呼诸萦道:“姑娘,别楞神了,快些逃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萦转过头,神情中有着不符合危急情形的冷静,她看着老妪,轻轻摇头,“不必,我不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妪却只当诸萦吓懵了,说的傻话,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家,怎么可能会不惧怕穷凶极恶的流匪呢?

        老妪原本不是孤身一人,但这些年兵荒马乱,原先的家人不是被强行征走从军去了,就是死在流匪的刀下,她有一个和诸萦年纪相仿的孙女,就是被贼人掳走的,至今也没有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其他人,老妪或许便不管了,可瞧见诸萦和她被掳走的孙女一个年纪,免不了动了恻隐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悲苦的脸上沟壑纵横,因为叹气而使得细纹皱在一块,愈发显得衰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别管有什么事,如今逃命要紧!”老妪拉住诸萦的手腕,她虽然年迈,腰背也已佝偻,但手上却很有力气,握住诸萦的手腕时,仿佛是一位长者对后辈深沉的担忧与关爱,并不曾伤到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一时不察,竟也随着老妪的动作向前倾了倾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望见老妪着急的脸,还有她抗在肩上,紧紧攥着的粮食布袋,布袋上也打了数个补丁,足以见得老妪过的有多清贫,她连腿都是弯的,几乎可以称作步履蹒跚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即便如此,老妪也没有丢下诸萦,自顾自的逃命,思及此,诸萦一时间失去了言语。

        乱世对权贵而言,不过是新的时机,得以雄踞。覆灭对于一个王朝而言,也犹如日月更替,虽然不免让人唏嘘,但仍是常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唯独对于庶民,是灭顶之灾,他们淳朴本分,勤勤恳恳,只求活着,但连年的兵祸却剥夺了他们唯一的渴望。

        纵使百般小心,或许一个不察,也就丧了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先前却还妄想着只需将益于民生的一切做出来,再慢慢传于天下的百姓庶民,他们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终究是诸萦妄想了,只要一日不能使天下一统,那么就会有数不尽的流匪和趁机兴风作浪的人,食到苦果的也不会是那些高门大户的权贵,仅仅只是这些处于最底层的庶民们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安居乐业罢了,但却显得如此艰难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没有对桓珩等人时的故弄玄虚,而是对老妪直言,“您知晓诸天之上尽是鬼神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妪不知道诸萦为什么突然说这个,偏偏她怎么也拽不动诸萦,只好应了下来,涉及鬼神之事,老妪也不敢胡言乱语,“如何不知,山林湖泊,鬼神无处不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听了老妪的话,面色沉静的点了点头,“故而,鬼神绝不会令天下庶民再遭乱世之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?”老妪一时发懵,她虽不知诸萦的来历,可诸萦说起话来颇有章法,即便不解其意,但老妪活了许多年,较常人更为信仰鬼神,竟对诸萦生出敬畏之心,她亦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二人拉扯之时,流匪已经驾马到了近前,虽然这些庶民们早被吓得四散逃走,但流匪们并不以为意,就凭庶民们的两条腿能跑到哪去,更何况他们有这么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在他们准备如往昔一般,散开去追逃走的庶民们时,却被诸萦吸引了视线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虽然换了身衣裳,将自己变做寻常女子的模样,但她白净的肌肤,应对万物的沉静,却是庶民出身的女子身上少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容貌显不出,可通身的气度,硬生生为诸萦增添了不少颜色。

        流匪们虽然沿途打家劫舍,也曾抢了些小吏,或是落寞贵族的女儿上山,但这方土地就这么大,能被搜刮的小城早就搜刮干净了,剩下的几座城皆是固若金汤,莫说他们了,便是其他诸侯国的正经军队前去,一两个月也是攻不下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在瞧清楚诸萦容貌之时,为首的流匪就起了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生得五大三粗,下巴的胡子粗粝,肚子挺得老大,脸上的肤色虽然暗黄,但眼底青黑,显然是惯常寻欢作乐的人物。

        偏偏他目光嗜杀,恐怕不止好色,手上还沾了不少人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一见着诸萦,就开口调笑,“好俊的小娘子,哈哈哈哈,正好某的床榻上缺了个人,小娘子不如做某的妾室,定然衣食无忧,日后不必受苦,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虽然是询问的语气,但话里话外压根没把诸萦当人看,仿佛只是准备抢个物件回去,就连眼神也极为不规矩,上上下下的将诸萦扫了一遍,目光不堪至极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站在诸萦身旁的老妪,此时已是后悔无比,早知如此,她便应该拉着诸萦赶紧逃,如今被流匪围住,不仅她的性命不保,就连诸萦恐怕也没有什么好下场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妪已经年迈,她不觉得自己少活个三两年有什么可惜的,但念及诸萦将会面对的一切,老妪就忍不住后悔,她想着自己横竖要死,至少也得为年轻的诸萦求一条活路,

        虽然知道无用,但老妪还是忍不住开口,想要求一求这些人,说不准这里头的流匪,有那么一个存点良心呢?

        但就在老妪准备开口时,诸萦先她一步,只见诸萦丝毫不因对方污言秽语而气愤脸红,诸萦用极为冷淡漠然的声音,注视着这群人,一字一句的慢慢说道:“亵渎神明,此为死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流匪首领既然能率领这么多人,在乱世里左右逢源,好好的活下来还不断壮大,自然不是只知晓美色与杀人的蠢货,他看见这样气势的诸萦,下意识的生出些不安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,一个普通的小姑娘,怎么可能敢独自面对穷凶极恶的流匪,她一定是留有后手。

        流匪首领被诸萦的气势所迫,反而忽视了诸萦所说的话,又或许是逃避,寻常人怎么可能想象的到自己面前或许站着一位神明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就在流匪首领自觉不安时,天空异象突起,原本还极为晴朗,不见半点云朵的天空,在一瞬间乌云密布,风云交汇,不断变动。

        随之而来的,是响彻人心的轰鸣声,无数条雷电在天边闪现,让这群作恶多端的人,下意识的心间一颤。

        呼啸的风吹起了诸萦了头发,让她看起来多了些神鬼莫测的玄奥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仍旧是那副淡然的神情,就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,眼前不断抬起马蹄,略显焦躁的人群也影响不了她分毫,或者说,她的眼里压根就没有这些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见诸萦微微抬手,目光依旧平静的注视着他们,“天罚,惩!”

        随着诸萦的一个惩字,她的手腕一翻,无数条雷电自天空径直落下,为首的一条雷电甚至是紫色的,也比其他的雷电更带了恐怖的威压。

        紫色的雷电直直落在了流匪首领的头上,从他的天灵盖劈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流匪首领明明想躲,但在紫色天雷的威压下,压根动弹不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雷劈在自己的身上,却无法逃脱,就如同那些曾被他无情杀害的庶民,还有被他折磨糟践的女子们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天雷的落下明明是极快的,从在天空闪烁,再到这些人的身上,明明只是须臾,但落在他们的眼里,却极慢极慢,他们能清晰的感到自己的恐惧,还有天雷是如何慢慢逼近自己,以及越来越恐怖的压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凡是双手沾染过鲜血的人,都无法逃过天雷的惩戒,但流匪首领受到的痛苦却最深、最为可怖,这是直击灵魂的疼痛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,是他方才渎神的惩罚。

        带到天雷劈下,痛苦的哀嚎之后,天地间刹然风淡云轻,原先密布的乌云,就如同它们来时那样,离去的也十分迅疾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早在刚刚雷罚降下的一瞬,就恢复了真实样貌,她身上的衣裳,也在一瞬间换作了她在卫国参加祭祀之礼时的衣裳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流水般潋滟的蓝色衣裳,浅蓝的额黄,衬得诸萦如真正高高在上的神明一般,睥睨众生,予以众生关怀,却又淡漠无情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雷罚消散之时,诸萦的真身便也毫无遮挡的显露在众人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比起飘立在晴朗天空之下的诸萦,她方才面色漠然的伫立在昏暗可怖的雷电之下时,更有神明的威压与恐怖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真正的神明并不仅仅是心怀慈悲,欲要使众生安居乐业,他们更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。当凡人遇上神明,在神明眼中,他们未必比蝼蚁好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是天下间,无论君王贵族,还是小吏庶民都对鬼神如崇敬惧怕的缘故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诸萦,其实也拥有这样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雷罚并非诸萦的技能,而是她在游戏背包中寻到的道具。它原本只是个蓝色的光球,但在被诸萦取出来时,便自觉的融入诸萦的体内。

        如同它的名字一般,拥有它的人,就有了天罚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是天罚,诸萦后来发现,她甚至沾染了天地的威势,有了真言之力,虽然诸萦不能做到言出法随,但诸萦偶尔会下意识的脱口而出一些话,最后会变成自然法则,影响天地万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些大抵是无形的,可天罚却实实在在,做不得伪。

        天罚便是能引来雷电,对有罪之人,依照他们所犯的罪孽惩戒。

        方才虽有数不清的雷电降下,但每一条雷电,都毫无差错的落在它们该惩罚的人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手沾鲜血者,死。

        □□掳掠者,死。

        肆意玩弄者,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而那些虽有过错,但罪不至死的人,天罚也绝不会盲目将其劈死,他们只会感受到与过错相符的痛苦,却不会轻易死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曾经砍人手脚者,经天雷惩戒后,他们的手脚也会就此作废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当雷电消失时,地上并不仅仅只有被雷电劈的湮灭的飞灰,还有一群哀嚎打滚,手脚双眼作废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些,都是诸萦的惩戒。

        方才还敢拉着诸萦逃跑的老妪,此刻已是痛哭流涕,她不像那群流匪一般,是因为恐惧与疼痛,老妪是喜悦与崇敬的哭泣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初诸萦在时,只恐惊扰了诸萦,诸侯们虽然仍有些小打小闹,但一直不曾动真格的,也使得庶民们过的较往日更安宁祥和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并不会知晓诸侯们的打算,但都听过诸萦神女的名字,自然而然的归功于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有神女降世,故而带来了宁静。而在诸萦离去后不久,战争就越来越多,庶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些曾知晓诸萦神女存在的庶民眼中,诸萦便是能带来安宁和乐的神女,战乱越是频繁,他们便越是渴望诸萦神女有朝一日能记起凡间的他们,再一次带来和平与安宁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如今虽未直言自己的名字,但她的衣裳容貌,早已传唱至天下,无人不晓。即便是祭礼之上,关于诸萦的巫乐与颂歌,也绝不可少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原本在四处逃跑藏匿的庶民们,大多也遥遥望见了这一处的动静,毫无疑问,他们都和老妪一般,朝着诸萦的方向跪拜,口中念念有词,几乎无人不是痛哭流涕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怎能不伤怀呢?

        神明弃之而去,此后便是无尽的战争与哀恸,无人可以逃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无时无刻不恳求天下太平,恳求诸萦重新回到凡间,带来真正的天下太平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看着底下虔诚叩拜的人,原先的迷茫之心,悉数消失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不仅仅是诸萦,更是神女,尽管一开始是为了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,好好活下去,但后来,她有了游戏背包,能力渐渐强盛,真正拥有了神女该有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她,也享受着天下万民的供奉,她的庙宇遍布诸侯国,并不仅仅是在卫国。

        枉费她曾经还有着不插手天下兴亡,只带来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技术,来默默造福庶民们的念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想要真正的造福天下,便只能从诸侯国的兴亡插手。否则,不论诸萦带来了什么,哪怕是产量再高的粮食,再超越时代的技术,也没有分毫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不准备再沉溺在所谓的孤独迷茫之中,而是尽心竭力,真正的让天下黔首安居乐业,此后永享太平,海晏河清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既然做出了决定,自然也不会再逃避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见诸萦高悬于半空之上,取出游戏背包的小纸人,信手一撒,小纸人们朝着各个方向飞去,又或是被诸萦瞬移到仅存的几个诸侯国的都城王宫之内。

        有的出现在朝堂之上,有的出现在喧闹的街市之中,因为小纸人的身体极小,它们出现在各个角落,众人皆看不见它们,却能清清楚楚的听见诸萦透过小纸人传来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声音仿若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,未必有多大声,却能清清楚楚的传入每一人的耳中,不论是正在嬉戏玩乐的贵族,还是辛苦劳作的农人,他们都能清楚的听见诸萦说了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吾乃诸萦,受天帝之命,降临人间,欲造福万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后受人皇感召,授吾农种,此后天下再无饿殍。

        吾今归来,承天地之意,使天下一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的声音回响在天地之间,久久留有余韵,令人的脑海中升不起别的念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诸萦说完后,她的身影亦被放大,呈现在天边,所有人似乎都能望见诸萦高贵凛然的法相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们有不敢望着太久,因为双目会有灼痛感,众人只当是不得亵渎神明,又敬畏的低下头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天下间的各处,无数的庶民,尽皆虔诚跪下,他们不断的对诸萦跪拜叩首,凡是庶民,无不欢欣雀跃,对诸萦的重新归来而感到庆幸,以及发自内心的敬畏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诸萦神女并未抛弃他们,她不但没有抛弃他们,甚至带回了能使天下人温饱的粮种,而诸萦更是许诺会插手天下的兴亡,令天下太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何等的好事啊!

        一时间,无数处的跪拜声重合,天南地北都充斥着因诸萦而响起的啜泣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诸萦在说这话的时候,桓珩原本正听臣子们的上奏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桓珩听见熟悉的声音时,明明已年过而立,心性极为深重,但还是忍不住发愣,就如同被人定住了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甚至不知该做什么反应,对于桓珩而言,他等了诸萦已经整整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怕等,他就怕当诸萦有朝一日想要再来凡间时,他已经化作尘土,再也见不到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么多年了,桓珩终于再一次听见了诸萦的声音,她终究是归来了,重新归来凡尘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许诸萦的确是承天地之命,教化天下黔黎,而他的性命虽会随着时光而流逝,但天下间的更迭却不会,永远都有新的君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死了,也会有季珩、王珩,数之不尽的人,心甘情愿的为诸萦行事,教化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桓珩才会如此殚精竭虑,几乎耗费全部心神,想要在有生之年使天下尽归卫土。来日诸萦重新至凡间时,或许能因此而感叹一句,桓珩二字也能短暂的停留在诸萦的思绪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桓珩而言,如此便足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令桓珩心喜的是,诸萦并未过上数百年才重新降临人世,他终究还是等到了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诸萦亦是因为受人皇感召,回天上取农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,天上一日,凡间一年,或许她觉得困顿了,不小心睡了一觉,待醒来之时,凡间已过去了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不管怎么样都好,只要诸萦回来了就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不惧怕生死,但他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听闻诸萦的消息,一贯心有城府的桓珩,甚至不曾思考诸萦话中提及的天下一统,诸萦虽是如此说的,她曾经也的确待在卫国,但在鬼神眼中,诸侯国之间又有何分别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所谓助一诸侯国一统天下,但这一诸侯国未必会是卫国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论对任何一个诸侯国而言,若是有神女相助,哪怕原本是弱势,在诸萦的协助之下,恐怕也可以变做最为强盛的大国,莫说一统天下,便是将领土遍及海外又有何不可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平素一贯通透的桓珩丝毫没有思考到这一切,他整个人都无法动弹,只是沉浸在诸萦终于重回凡间一事,无法自拔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诸萦的声音消失了,他也做不到如之前一般,冷静的权衡利弊,召集臣下商议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底下因为听到诸萦的声音,一开始略显惊慌,而后就敬畏的朝门外跪拜的臣子们,他们在诸萦的身影消失后,也未能立刻起身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在许久之后,底下的几人难免目光交汇,余光落在了桓珩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见桓珩这般情形,无人敢多言一句,只能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们谁也未曾见到桓珩如此失态,如今的桓珩已不是过去无所依靠的可怜公子,他手握卫国的大权,蚕食了诸侯国将近五分之三的土地,在桓珩有生之年,统一天下,其实未必是难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诸萦不出现的话,也许再过十余年,桓珩就能做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后,他将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朝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宋国也比拟不上的朝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桓珩这些年不但在吞并周遭的诸侯国,他甚至与那些蛮夷作战,扫清所有觊觎卫国领土的部族与国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宋文王时就已经存在,并且从无间断骚扰宋国的蛮夷,大多被桓珩吞并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本桓珩只是为了扫清卫国他日攻伐天下的障碍,所以将临近卫国的蛮夷悉数清扫干净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后来,桓珩吞并其他诸侯国之后,若是那些诸侯国靠近其他蛮夷的领土,桓珩势必也是要将其一起收入版图之中,若是不成,便诛灭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许这就是君王的卧榻之侧,不容他人酣睡,也是独属于霸主才有的,对麾下领土的独占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明明是对领土锱铢必较的人,甚至容不得他人侵扰边境,哪怕是新攻占得到的领土,也决不许任何人染指的君主脾性,但在面对诸萦神女或许会扶持其他诸侯国,一统天下时,竟不见桓珩因此着急,命他们商议出个对策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如此,桓珩甚至独自一人坐在那,心神不属,很明显,桓珩压根就没有在思考此事,他仅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于,有些心思敏锐的臣子,还能察觉出桓珩在出神之际,心情隐约是喜悦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也的确如此,桓珩知道诸萦回到凡间后,先是不敢置信,而后便生出无边欢喜。这份欢喜庆幸,远远超过了对统一天下的渴望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个君主,桓珩自然拥有统一天下的愿景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下这么多诸侯,即便是一个领土再狭小的诸侯,在面对有朝一日能一统天下这件事时,也定然是按捺不住的渴望与兴奋。

        让辖下的领土更多,使祖宗宗庙能永受祭祀,这几乎使这个时代中任何一人都刻在骨子里的渴望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份渴望,对于桓珩而言远不及对诸萦的爱慕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原先就只是镇守在边关的落魄将军,不过是徒有公子的身份罢了,他原先上头还有身为嫡长公子的兄长,不论是王位还是好的封邑,都轮不上桓珩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对权利也没有那么重的欲望,他甚至更为享受在沙场浴血奋战,保家卫国的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 纵使边关黄沙起,也好过王宫内的尔虞我诈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一切,从诸萦在桓珩险些战死沙场之际,救下他开始就变得不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当初,其实不能说是险些战死沙场,他原本是死了的,他的心口被长|枪贯穿,身上是无数的箭,他的呼吸甚至都已经停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甚至能记得当初那种感觉,意识混沌,他几乎已经是死去,只遗留了最后一点意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或许将死之人的五感都会变得分外灵敏,所以桓珩能清晰的感受到诸萦的到来,还有诸萦施法救人时,粉白花瓣散发的香气,它仿佛能治愈人心,融入骨髓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当时就在想,自己是否已经死了,但并没有,他未能去往传说中收纳魂魄的地方,也没有见过卫国巫乐中传颂的割取凡人魂魄的少司命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的的确确是见到了神女,那便是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萦施的法很快就治愈了桓珩,对于诸萦而言,或许不过是些许时辰,但对于桓珩而言,他能清晰的感受到身体的每一点变化,他原本破损的心脏被复原,身上断掉的经脉还有伤口,都在一点点愈合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这个过程,对于桓珩而言,他当初的确是死了,之后的生命,其实不过是重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桓珩未曾对任何人吐露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桓珩重新活过来的第一瞬,他睁开了眼睛,看到的就是诸萦,一个身着绚丽衣裳,目光中含有对这个天下都十分好奇的貌美女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仿佛没有见过这一切,眼中最开始是惊奇,后来就归于平静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桓珩从前坎坷而不堪的一生中,诸萦是那个尸横遍野的战场上,见到的唯一不同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光亮。

        就仿佛世间皆是灰暗,唯独诸萦不论是一颦一笑,一动一静,都是灵动,兼具颜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桓珩在见到诸萦的第一眼便知道,自己接下来的生命是为了她而活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桓珩费劲一切心神,只为了能靠近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桓珩不是不懂得如和讨好卫王,如何通往权利的巅峰,他更多的是不愿意如此,他只想离开王宫,那个充满尔虞我诈,无法容得下半点情谊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宁可待在荒凉的边关,这里的一切,更能令桓珩感到快乐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后来,桓珩心甘情愿的回到了王宫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王宫之中,桓珩变得同从前不同,仿佛所有人期待的模样,谦卑自持,稳重可信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许是因缘际会,他的嫡长兄长死了,于是桓珩拥有了向上一步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他也学着礼贤下士,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,终于成功的夺得了卫王的青睐,臣子们的信赖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桓珩而言,这一切其实不算特别的难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放弃王位与唾手可得的天下又能如何,对桓珩而言,这一切本就不重要,重要的是诸萦。

    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    错别字有点多,明天再改_(:з”∠)_


  (https://www.02shuwu.cc/147_147997/7990476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huwu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huwu.cc